展覽名稱:盧浮宮珍藏展——古典希臘藝術(shù) 展覽時間:2007.8.11-11.9 開放時間:9:00—17:00(16:00停止售票,周一閉館) 展覽地點:首都博物館 地上一層臨時展廳(B廳) 展覽介紹:2007年8月12日至11月9日,首都博物館將與法國盧浮宮博物館聯(lián)合推出“盧浮宮珍藏展——古典希臘藝術(shù)”展。本次展覽展出的大部分文物創(chuàng)作于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,屬于希臘古典時期的作品。 主辦單位:首都博物館 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贊助單位:盈科大衍地產(chǎn)發(fā)展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
繪有武裝貓頭鷹的紅像陶瓶
 約公元前410~前390年 制造于雅典 陶質(zhì)/高6.4厘米,直徑5.9厘米 1919年入藏盧浮宮
小陶瓶上裝飾著全副武裝的貓頭鷹。它頭戴一頂雙重翎飾的頭盔,身著鎧甲,手拿盾牌和長矛,屬于典型的重裝步兵裝束。在古希臘傳說中,貓頭鷹是雅典守護女神雅典娜的愛鳥,是智慧的象征。
繪有重裝士兵的紅像陶杯

約公元前490年 發(fā)現(xiàn)于意大利卡普阿(Capoue)/雅典制造 陶質(zhì)/高8.9厘米,直徑23厘米 原為巴拉維(Paravey)收藏/1879年入藏盧浮宮 酒杯上的畫面主要表現(xiàn)了古希臘的重裝步兵。重裝步兵來自城邦的有產(chǎn)階級,他們身上的武器和盔甲裝備均由士兵自備,主要裝備有:青銅鎧甲、長矛、短劍和圓盾。酒杯的一面,一名重裝步兵身穿無袖短袍、條紋胸甲、雞冠狀頭盔,手持長矛,正把一飾物遞給另一名執(zhí)劍戰(zhàn)士。另一名手持長矛的重裝士兵正準備登上四馬二輪戰(zhàn)車。在另一面,四名士兵中,一名戰(zhàn)士在自己的一條腿上捆扎好脛甲,手里拿著另一塊。一名蓄胡子的士兵正在用劍割頭發(fā)。古希臘的戀人之間經(jīng);ベ涾澴幼鳛槎Y物,酒杯底部一名裸體的年輕男子,手持一只鴿子,可能是出征前要將它送給愛人。有學(xué)者認為畫面講述了傳說中的“七將攻特拜”,現(xiàn)藏多倫多的一只三耳瓶用7名率軍遠征特拜的勇士之一——帕耳忒諾派俄斯——的名字命名,瓶畫中也出現(xiàn)了斷發(fā)獻神的場景。 古希臘瓶畫的作者通常在器皿上簽上姓名。根據(jù)研究確認:此瓶畫的作者是活躍于公元前5世紀左右的古希臘畫家馬克隆。
騎兵墓碑

約公元前350~前340年 發(fā)現(xiàn)于希臘北部色薩利(Thessalie)的拜利納(Pelinna)城 大理石/高41厘米,寬38.5厘米 1861~1862年L. 赫澤(L. Heuzey)與H. 多麥(H. Daumet)在馬其頓考察時發(fā)現(xiàn)此碑/1863年入藏盧浮宮
古希臘的騎兵主要由富裕公民擔(dān)當(dāng),只有他們才有能力飼養(yǎng)馬匹并自備武器。騎兵通常利用快速優(yōu)勢,采取迂回行動,從側(cè)翼和背后對敵軍進行襲擾。此文物是石碑上部的小三角楣,浮雕的士兵可能是死者本人。騎兵頭戴頂端彎曲弗里吉亞頭盔,配備有護頰,身穿由小片連綴的護胸甲和寬大的短上裝,背上飄蕩短斗篷。騎兵的護脛、馬靴及戰(zhàn)士右手的投槍也被清晰地雕刻在浮雕中。畫面中的武器裝備可見于記述亞歷山大大帝(公元前336~前323年在位)征戰(zhàn)的文獻中。根據(jù)墓碑馬身上仰的風(fēng)格來看,死者應(yīng)該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或亞歷山大大帝麾下的戰(zhàn)士。
制床者的墓碑

2世紀或3世紀 發(fā)現(xiàn)于希臘群島 可能是帕羅斯大理石/高58.5厘米,寬27厘米 17世紀前,該石碑被運往君士坦丁堡,J. 斯蓬在1674~1676年間的旅行中仿制了原作,原屬于諾安戴爾侯爵藏品的一部分,后被遺贈給國王的圖書管理員M. 泰烏諾;1692年由B. 德·戴瓦爾購得,遺贈給法蘭西銘文研究院;1795年存入法國紀念建筑博物館;1803年入藏盧浮宮
索西努斯的墓碑

約公元前410~前400年 可能由S. 富瓦爾發(fā)現(xiàn)于阿提卡的比雷埃夫斯港 彭特利庫斯山大理石/高95.5厘米,寬62厘米 由皇家博物館總經(jīng)理A. 德·福爾班伯爵帶回/1817年入藏盧浮宮
石碑的構(gòu)造像小型的廟宇。在石碑的突飾上刻有銘文:“戈提那的索西努斯,青銅澆鑄工。逝者索西努斯的子孫建筑此墓,以紀念他的公正、智慧與才華”。戈提那是克里特島城邦。根據(jù)銘文可以推斷出:索西努斯是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,從事青銅澆鑄,并死于雅典。
[1] 2 3 4 5 6 下一页
|